客服微信:hiholland 或 hidutch 电子邮件:info@mycnbook.com

朝花夕拾

销 售 价 :
€4.95
作  者 :
鲁迅 著 编著
所属分类 :
图书 > 中国文学 > 文学名著 > 中国文学名著读物
购买数量 :
- +

商品介绍

  • 作 者:鲁迅 著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01 00:00:00
  • 开 本:16开开
  • 页 数:108
  • 印刷时间:2017-10-01 00:00:00
  • 字 数:88千字千字
  • 装 帧:平装
  • 语  种:无
  • 版 次:1
  • 印 次:1
  • I S B N:9787515349183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内容简介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写作于1926年间,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鲁迅重新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朝花夕拾》计10篇,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夹叙夹议,或追忆童年往事,或怀念往日亲友、师长,或描绘晚清社会世态,内容隐而不露,不仅优美和谐,朴实感人,更具有现实的批判性和深邃的思想性。其中《阿长与〈山海经〉》《从百

精彩内容

        《朝花夕拾》导读    《朝花夕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本散文集,写作于1926年2月到11月期间,共有10篇作品;其中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题》为总题,在《莽原》杂志上陆续发表。1927年5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    以编订,改名《朝花夕拾》,并添写了《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由北京的未名社出版。这是一本回忆性质的小品散文,作品以优美的笔调,真挚的感情,记述了作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大致从1890年到1912年之间的生活。同时,作品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面貌,对保守的旧势力、旧文化和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    《朝花夕拾》是了解中国白话文学的入门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汉学家增田涉在上海内山书店结识鲁迅,并向他请教学习中国文学的门径,鲁迅向他推荐的入门书就是《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也是学习写作的入门书。当代著名作家孙犁在一篇关于写作修养的文章中说:“在中国,从鲁迅的《朝花夕拾》读起,这是那样真实而又感人的一本小书,它教给我们记录和回忆生活的方法,使我们能把生活里有意义的部分保存下来,传世益人。”    该书开篇作品为《狗·猫·鼠》,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叙述跌宕起伏,鲁迅从自己的仇猫说到狗的仇猫和狗猫交恶的传说,再说到自己仇猫的真实原因是小时候一只猫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但这只是保姆长妈妈的说法;实际情况是,他的小隐鼠想沿着长妈妈的腿往上爬,被长妈妈一脚踩死了。但作品真正的核心是表现童年时代与动物有关的民间文化对鲁迅深刻的影响。老鼠的可爱就是通过民间艺术的形式潜移默化形成固定的观念的。    《阿长与〈山海经〉》,从故事上说是前一篇的继续。女工阿长成为故事的主角。童年记忆中的阿长并不是个可爱的人,因为愚昧和迷信,阿长讲究各种在儿童看来繁复的令人不耐烦的礼节。但作品的重点却在最后的部分,就是这个一向并不让人喜欢的没有文化的女佣,却突然给鲁迅买来了他一直渴望着的绘图的《山海经》。按鲁迅所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第三篇《〈二十四孝图〉》是关于童年时代阅读经历的回忆。作者从与欧美国家比较中,道出中国儿童出版物的可怜状态:“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图画书是作者喜欢的,“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从而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以及其对人性的压迫。    第四篇《五猖会》和第五篇《无常》是关于童年时代对民间艺术活动的回忆。在《五猖会》中,作者到东关去看五猖会,是“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但就在大家兴高采烈的时候,父亲出来了,让他先背熟一段枯燥的经书才能上船出发。多年后,五猖会上的热闹都忘记了,只记住了父亲逼他背书的那一段难忘的经历。《无常》是从对迎神赛会的回忆开始,“活无常”是迎神赛会中的“鬼物”之一,但“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作者介绍了各种显现形式的无常,有城隍庙里用铁索钩人的无常,有“大戏”或者“目连戏”里的无常,最后又回到迎神赛会上的无常,作者对无常表达了强烈的喜爱之情,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们熟知的经典篇章。三味书屋是作者小时候读私塾的地方,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难忘阶段。通过对百草园里丰富的儿童游戏活动与僵化的私塾教育的对比,表达他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揶揄和不满,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本性的束缚和压迫。    《父亲的病》记叙对鲁迅一生影响甚大的事件:父亲的病和死。文中出现了三个作者痛恨的人物,两个是给父亲看病的所谓“名医”,他们诊金高、架子大、脾气古怪,但缺乏真正治病的本领。这对鲁迅的精神刺激很大,多年之后,他在日本留学时决定学习西医,和与包括中医在内的封建传统文化决裂,都与这个事件有关。衍太太是在《父亲的病》和下一篇《琐记》中出现的一个典型形象。在《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只是与长妈妈一样繁琐、多事;而在《琐记》中,衍太太就更为卑劣、阴险了,她是鲁迅多年后最厌恶的“流言家”的典型。    当然,在《琐记》中,衍太太只是引子,主要的内容是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就读新式学堂的经历。同后一篇《藤野先生》中的有关描写一样,在《琐记》中,鲁迅尖锐地讽刺了新旧过渡时代所谓新式教育的徒有虚名——“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最后两篇《藤野先生》和《范爱农》是很有分量的篇章。回忆的内容包括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和从日本回国后辛亥革命爆发前后在绍兴短暂的教育工作。两篇作品分别记述了一位作者尊敬和同情的人物。范爱农正直倔强,富有爱国情怀,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但在辛亥革命后备受迫害,作品表达出强烈的同情和悼念。《藤野先生》成功塑造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期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从这两篇怀人散文中,可以看到鲁迅所赞许的人格特征:正直、诚实、质朴等。    综上所述,鲁迅的《朝花夕拾》为我们展示了从家庭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从古老的绍兴到日本仙台等一系列广阔的生活画面。与鲁迅的其他文集相比,《朝花夕拾》写的是个人的回忆,因此带有相当的抒情色彩,显得安详、平和。但是,作者在回忆的诗情画意中并没有忘记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完全结束的与“正人君子”们的斗争,因而,在叙述中常常不经意地出现对以陈源为代表的“现代评论派”的“旁敲侧击”,例如在《狗·猫·鼠》中的开头就有大量关于“现代评论派”的“典故”,如“名教授”“落水狗”等,所以,要想完全读懂《朝花夕拾》,还要同时阅读鲁迅在此前后的其他文章,尤其是《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中的杂文。    钱振文(博士、鲁迅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