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订单
我的账户
购物车
搜索
客服微信:hiholland 或 hidutch
电子邮件:info@mycnbook.com
首页
小说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童书
人文社科
生活健康
文化艺术
教育语言
经济管理
科学技术
小说
情感小说
历史、军事小说
青春小说
官职场小说
诗歌
散文
杂文
中国文学
古典小说、诗词
古典文学理论
四大名著
历史古籍
民间文学
现当代文学
文学名著
名人传记
现当代文学理论
科幻侦探小说
武侠小说
幽默漫画
名家作品集
外国文学
现当代文学
文学名著
名人传记
文学理论
科幻侦探小说
幽默漫画
童书
少儿读物
少儿注音读物
绘本卡通
启蒙读物
少儿艺术
少儿科普
手工制作
少儿-点读图书
低幼衔接
智力开发
卡片挂图
人文社科
宗教
伦理学、逻辑学
心理学
美学
中外哲学
中外历史
史学考古
旅游
地理
领导人著作
婚姻家庭
成功学
公共关系
应用文写作
新闻、传播
中外文化
社科其他
生活健康
中医
针灸推拿
家庭保健
生活休闲
美食烹饪
文化艺术
美术
摄影
雕塑版画
设计
收藏
民间工艺
历书
书法
篆刻
音乐
戏剧舞蹈
影视
文艺其他
教育语言
语言工具书
奥赛华赛
作文
学生字帖
外语
外语考试
中文
素质教育
地图
体育
棋牌
点读图书
科普读物
经济管理
经济理论
股票投资、期货
财政金融
会计
保险
大众经济读物
法学理论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战略管理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项目管理
职业经理
物流管理
质量管理
管理制度表格
酒店管理
房地产
电子商务
MBA、MPA
财富论坛
WTO
科学技术
图形图像
网页制作
工具书
数据库
编程语言
操作系统
网络技术
软硬件技术
计算机基础培训
园林艺术
建筑工程
建筑设计
种植业
养殖
兽医
农业科学
交通运输
综合工具书
环保
汽车维修
摩托车维修
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
销 售 价 :
€14.50
作 者 :
张小康 著
编著
所属分类 :
图书
>
小说
>
杂文
>
杂文
库存:
37
购买数量 :
-
+
件
推荐图书
假面山庄
€11.25
清单人生
€10.50
赵孟頫楷书习字帖
€9.50
老子
€4.00
蔡康永的情商课 为你自己活一次
€10.50
成为(精装版)/米歇尔.奥巴马自传 北美首发日狂销72万册;上市两周,销量飚至200万册!英国首月售出63万册!)
€24.50
一问一世界 畅销升级版
€17.00
读懂孩子的心
€14.00
我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
€12.45
热点图书
顾城的诗.顾城的画
€6.00
耶路撒冷三千年
€19.50
月亮与六便士
€8.75
三体全集(全3册)
€29.00
漫长的告别
€9.88
庄子
€6.25
稻草人手记
€8.00
商品介绍
作 者:
张小康 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01 00:00:00
开 本:B5开
页 数:418
印刷时间:2015-02-28 00:00:00
字 数:505.00千字千字
装 帧:平装
语 种:无
版 次:2
印 次:1
I S B N:9787220094484
目录
第一章紧急召唤
最高统帅,重重落子/12
1949年秋,曾先后向西北、西南两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发出电报,提到“西藏问题的解决应争取于明年秋季或冬季完成之。出兵当然不只有西北一路,还要有西南一路”。在部署解放大西南的同时,启动了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
军令如山,使命在肩/22
首先是召回令,或者说是召唤令,即召回十八军原班人马中已经安排到地方工作的中上层军政干部;同时吸收对西藏各方面情况有研究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加入进藏队伍;尽快动员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知识青年参军……
八方英才,集结一堂/29
听说王仲的毕业论文是《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史》时,范文澜十分郑重地问王仲,现在中央人民政府为配合和平解放西藏,决定责成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牵头组织一个西藏工作队,是否愿意参加?……
第二章甘孜岁月
进军三难,挑战极限/38
对于一支几万人的大军而言,面对极端复杂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力物力都极度匮乏的后勤保障,无疑是极限挑战。十八军进军誓师离开乐山时,当地群众含泪告别说:“孩子,你们此行可要受大苦了!”可见一般百姓都明白完成进藏伟业必须迎接“极限挑战”以及这“极限挑战”意味着什么!……
进军守则/42
进军西藏的整个过程中,十八军全体指战员以这个《守则》严格约束自己的
一言一行,在尊重藏族同胞、实行民族平等、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各个方面,恪
守信条,忍辱负重,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甚至生命……
先遣部队入甘孜/46
军人们真正领教到雪山的厉害:感到明显的缺氧,气喘不上来,胸闷得厉害,脸都憋得乌紫乌紫的。开始时先遣部队还是按照内地行军惯例,走五公里歇十分钟,走十五公里“打个尖”;后来眼看掉队掉得不成样子,后面的人离得越来越远,只好改成一二公里一歇,快到山顶时,每隔五十米或一百米就要歇一歇,喘喘气……
勒紧裤带度粮荒/50
为了统一思想,共渡难关,决定立即召集营以上干部会议。大家来得很早,我们还没吃早饭。有几个营级干部来到时,紧绷着脸,见了我们也不敬礼,便一屁股坐到地上,背朝着我,一声不吭。团领导想打破这种尴尬场面,主动和大家交谈,反应也很冷淡……
会战机场迎接“天菩萨”/56
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旷野,到处是起伏不平的小丘,荆棘丛生,乱石林立,环视一周,四面都是高山,唯有远处甘孜寺的金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领导交代任务时说:“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削平一座座小土丘,填平一个个大洼地。”……
藏汉一家人/65
每天学习藏语文一至一个半小时成为部队雷打不动的制度。不久,被藏族群众誉为“通司切嘎(半个翻译)”的人数大增。当年十八军的官兵们,从一句藏语都听不懂、说不出,到“藏话、汉话加比画”能跟藏族百姓沟通交流,再到个别精通者可以用地地道道的拉萨话宣讲政策,交藏族朋友。军人们知道,学会藏语,才能真正走进西藏,走进藏族百姓的心中……
第三章昌都战役
导火索,格达活佛被害/78
全国政协曾邀请格达活佛到北京开会,格达活佛表示:“等西藏和平解放了,我再去北京见和朱总司令。”格达活佛不会想到,他再也到不了北京了,再也见不到和朱总司令了。随后发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格达活佛惨遭暗杀!这一重要事件的发生,在当时直接影响到和平解放西藏的整个进程……
南北夹击,解放昌都/86
军炮兵营用夹叉法进行试射,弹点忽远忽近,藏军不知其中奥秘,以为是炮兵打不准,就像看热闹似地高声叫喊,手舞足蹈,有的还吹起号角。炮兵连试射完毕,转入效力射,指挥员一声令下,成排的炮弹在藏军队伍中间和四周开了花,有几顶帐篷被击中飞上了天。藏军这时才知道解放军炮火的厉害……
达赖喇嘛亲政/100
向“神”请教“战和二举何为上”的结果是请达赖喇嘛亲政,由达赖喇嘛决定“战与和”。从亲政后达赖喇嘛给的信来看,达赖喇嘛选择了“和为上”。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又要出走呢?达赖喇嘛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描述了当年的情况……
昌都断粮/104
半个多世纪以后,孙常愉还记得那时做过的一个梦:梦到自己在昌都大街上,用全部卫生费买到了五六个又大又香的猪肉包子,兴冲冲地跑回帐篷里……正在这时她突然被人胳肢醒了,原来她笑出了声!她把梦中的情景说给大家听,一位年长的女兵风趣地说:“你们真不该把她弄醒,要不然我们都能跟着她在梦里吃到大肉包子了!”
“我们被解放了”/109
“阿妈啦,你得好好想一想喽!天下哪有这样好的军队,不抢我们的青稞,不让我们支乌拉,不杀我们的牛羊,他们全是金刚身子菩萨心喽。对豺狼,他们是雄狮猛虎,对百姓却比绵羊还温顺。他们远从几千里外赶来,还不是为了把我们这些苦娃子、苦差巴,从火坑里从地狱里搭救出来,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让我们门前有酥油茶桶,屋后有鸡鸭牛羊,天天有糌粑吃,顿顿有奶茶喝吗?”……
第四章艰难挺进
《十七条协议》的签订/116
中央人民政府态度谨慎,耐心等待,就是希望何时改、怎么改,要等待西藏地区人民群众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觉悟,以破坏最小、损失最小、相关各方更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改革,以保证西藏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以更和平的方式来完成……
各路并进/123
挺进的部队,每天都在和各种突发而来的困难做着艰苦顽强的较量,时时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流血牺牲。由于进军时间长,进军路线长,这种在与大自然搏斗中的伤亡,几乎等同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先遣支队/128
有段约五十里长、一二尺宽的小路,一边靠峭崖陡壁,一边临深渊激流,其间要走一截栈道,那截栈道只是一根悬架在半空中的树干。牵马望着下面奔腾咆哮的激流,心惊肉跳。当战士们爬过一段一里多长的苔藓石阶时,忽然后面有人喊:“不好啦,马摔下去了!”……
护送电台/137
这支奇特的马队,簇拥着吊跨在马鞍上的四个大箱子,颇为壮观,还真有点神秘感。一路上,竟在当地群众中引出许多传说和议论,有说是某大首长的重要行李,有说是某种新式武器,还有说是派来的菩萨兵使用的“法器”……
那时,我们正年轻/141
从城市里来的青年人,一看到用手拾牛粪,不习惯。开始时,他们都不肯用手拾,有的手拿着木棍往袋子里拨弄,有的用脚往袋子里踢。年轻的医生们更是戴着白手套,捂着雪白的口罩,用筷子去夹牛粪。到后来,也顾不上了,一只手抓炒面吃时,另一只手还忘不了去拿牛粪……
雪山娘子军/147
徐永亮突然发现前面队伍走过的雪地上,留下一串血迹,在一片白茫茫中显得那样扎眼。他不禁喊:“啊呀,谁受伤了?在流血!”过冰河时,河面上留下一片鲜红,令人触目惊心!几个老兵回头一看,没吭声。他快走几步,发现有个女兵的裤脚上一片暗红,血正顺着裤脚滴下来,他忍不住又大喊起来,立即遭到女兵们一阵白眼……
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连/152
人们发现,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李狄三早已对自己的遗物作了安排:茶缸留给一位班长,皮大衣送给一名战士,自己用了十多年的一支金星钢笔留给在河北老家的儿子;而写着“进藏工作总结”的日记本,则献给“伟大母亲——中国共产党”。日记本里,还有一封写给上级党委的信,信上说:“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请党宽恕……”
第五章向拉萨进发
官兵一致同甘苦/160
张国华的警卫员赵景仁回忆说:“首长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总是和大家一起走。上山时,看到首长气都喘不上来、非常吃力的样子,我们的心里很难受。可是他还总是安慰我们:‘走不动的时候,我不是还可以拉着马尾巴吗?’是的,这就是我们军长的‘特权’……”
高原新闻人/166
每天一边行军,一边收集稿件,晚上宿营后就趴在烛光下编辑,再交给油印组刻写印刷;第二天早上行军时,提早出发,赶到部队最前边,把报纸发放到官兵们手中。“发行任务”完成了,又随部队继续前进,继续收集稿件,准备第二天出报。这就是一五五团《战利》报每天的“报馆节奏”……
第一支科考队/173
大家躺在帐篷内听老牟讲述他参军的经历和乡愁,远处不断传来凄厉的狼嗥声。正当昏昏欲睡的时候,忽听大声惊呼:“狼来了!”顿时帐篷内紧张起来。王仲赶忙从睡袋中探出头来,只见帐篷当口露着两只冷彻似电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她。果真是狼!……
特殊的“战友”/182
星夜寂静,唯闻蹄声,寒噤中,掉队的冯克运想起了部队首长讲过的那些凶残的野兽,冷汗几乎浸遍全身。马儿不停地向前狂奔,不知跑了多久,终于看到了一片帐篷,一片熟悉的声音叫道:“冯克运还活着!冯克运回来了!”……
“通过文工团认识解放军”/191
严崎华被抬进停尸房,放置在靠墙边的地上。停尸房无窗又无门,尸体尚未装殓之前,夜里派人值班看守,为防止野兽侵扰,会在停尸房另一端燃起火堆。深夜,当值班员走进停尸房,紧张地往火堆上扔柴火时,突然听到昏迷中的严崎华发出一声叹息,那叹息声充满对生的渴望,值班人惊恐万状,跌跌撞撞地跑出去……
第六章条条英雄路
边勘测边施工/204
这一天,一场大雪呼啸而来,直至傍晚才停止。队员叶祖站起来一看,发现队友们都不见了,到处白雪茫茫,一片死寂。焦急中,忽见远处有个黑点在向他移动。是野兽还是人?他拼命睁大眼睛盯着黑点,紧握着夹着地形图的铝合金讲义夹,同时解下胸口挂着的小刀——这是他仅有的防身武器……
东线,由雅安向西/212
风刮得更猛烈了,挂在绳子上悬空的杨茂武被风吹得不停旋转打圈,头晕目眩,浑身上下全是伤。随着绳子逐渐下放,他终于落到了一块石岩上。刚刚站住脚,杨茂武就发现在他身旁有一个洞口。他俯身捡起一块石头,往洞里扔去,瓮声很大。终于找到了一个又深又大的岩洞。杨茂武和战友们就在那个大岩洞里装了一千二百公斤炸药……
怒江,旷世奇路/219
今天,只要你经过怒江大桥,在那边的人,都会指着一个单独立在江边的桥墩告诉你:“当年,有个战士建怒江桥时掉进十多米高的、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谁也没办法把他救出来,他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桥墩里。”如今,怒江上已经架起了新桥。当年修建的怒江桥只留下这一个桥墩,像是一座特别的纪念碑……
西线,由拉萨向东/228
藏族民工们每天都编新歌。有一首是这样唱的:“金珠玛米(解放军)没来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拿过银圆。我们去问我们的父母,父母也说从来没有看见。金珠玛米来到这里以后,我们从劳动中拿到了银圆。我们不但看见了很多很多,而且还亲手花几百、几千。”藏族人民把解放军叫作“金珠玛米”。“金珠”是解开锁链的意思,“玛米”是军人的意思,合起来便是“解开锁链的军人”……
青藏公路/238
“历代政府都被‘世界屋脊’这句话吓倒了,连一份像样的地图也没有留下。我们自己的专家没有去过,外国的探险家糊弄我们,胡说青藏高原是生命禁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通过青藏高原胜利到达拉萨了,怎么能说是‘生命禁区’呢!”……
再蹚出一条黑阿公路/247
孙占文从他的骑兵包里掏出那五十万分之一的藏北地图摊在地上,程永康端着蜡烛,牛青山蹲在地图前,三个脑袋逐渐变成一大堆脑袋凑在一起研究第二天的行程,把地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位置与他们当天走过的地形对比,找出当晚宿营的位置。沮丧的是,他们发现他们到达的地方在地图上大都是空白或者是虚线……
第七章润物有声
拉萨和平解放/260
扎什伦布寺的喇嘛和日喀则的市民们,自发地用红布或红纸做了许多五星红旗。全市家家户户,寺中每一僧舍,无不红旗招展。在扎什伦布寺的每一处经堂和僧房中,还高挂着的画像。这些画像都安放在与释迦牟尼像并列的地方……
荒滩变良田/266
谭冠三特邀阿沛·阿旺晋美夫妇、达赖喇嘛的母亲等西藏上层人士和妇联、青年联谊会的男女老少到“八一农场”参观,将官兵们用汗水“喂养”出的大萝卜、大白菜作为礼物相赠。许多前来参观的上层贵族也不由赞叹:“解放军真是什么都会干,了不起!”……
打通贸易,开办银行/277
所有在人民银行西藏分行工作过的人都牢记着:进藏初期的金融工作,每开展一项新业务,始终要把藏族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人行西藏分行的无息农牧贷款是以人民解放军的名义发放的,刚开始的贷款资金,就是首批进藏官兵们背进高原的那些银圆。名为贷款,实则带有救济性质……
大师办学/288
夫妇俩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又是藏汉语文老师。没有教材,他们亲自动手编写,现编现教。对学藏语文的成年人和儿童,于式玉先从藏文字母教起。对如帕巴拉·格列朗杰、罗登协绕、谢瓦拉、格桑旺堆、甲本慈诚和学汉文课的学生,李安宅则从汉语拼音和“中国”“西藏”“共产党”“”“解放军”等汉文名词教起……
“阿姆吉拉”神话/294
达赖喇嘛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为保证其路途中安全,行前要解放军为他检查一次身体。医院提出要检查血液、尿液,最初有人不同意。在西藏,达赖喇嘛是佛,他的粪便都是神圣的东西,更不用说抽血检查了。经过耐心解释,终于成功地在达赖喇嘛身上采了血进行化验……
第八章至诚丹心
藏族娃娃的汉族妈妈/304
晚饭时开门一看,啊!那个孩子又坐在石阶上了!他抬起头来,直瞪瞪地望着我。那一对亮晶晶的渴望母爱的眼睛,就像小羊羔望着妈妈。我感动极了,张开双臂一把抱起孩子呼喊着:“收下你了!我的孩子!”小阿旺笑了,又哭了!我也流泪了。藏族战士顿珠边跑边欢呼着:“收下了!收下小阿旺了!”……
军人情怀父母心/310
李俊琛听说不许下车,急得直冲到车门前,司机不敢开门,她控制不住大声地喊起来:“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是从拉萨过来的,三年没见儿子了!”李俊琛大哭起来,激动地用拳头打车门,边打边哭:“我孩子生下28天就离开了。我还要去北京学习,没时间了,没时间了!你们怎么这么狠心啊!我要看我的儿子!”……
把娃娃们放在心里/315
一进门,见到一男一女两个中年军人,我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我日夜思念的父母亲,我心里喊着“爸爸,妈妈”,但是发不出声来,只有泪珠儿伴着嘿嘿地傻笑。弟弟少毓极规矩地行了个礼,有礼貌地叫着“叔叔阿姨好!”我一把拉着他说,是爸爸妈妈!弟弟愣住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风雪高原,爱情传奇/326
是什么东西呢?江一赶紧跑到没人的地方,张开手一看,原来是一个红糖窝窝头!她站在那里,一股幸福的暖流从手上传遍全身。多少个艰难的日子,近在咫尺却无法表达爱意,这一个小小的红糖窝窝头,却传递着他深藏的情意……
第九章高原之春
幕后魅影/338
五角大楼批准中情局使用在科罗拉多州的利德维乐附近的黑尔营地——二战中美国第十山地师的训练基地,基地为此专门修建了营房,并派部队提供安全保护。在那里“训练西藏人的活动一直持续了六年”。中情局远东处长德斯蒙德·菲茨杰拉德说,“西藏行动”是他的“心肝宝贝”……
“3·10”拉萨叛乱/344
尽管我们看着这些血肉模糊的遗体有点惧怕,但我们一想到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战友,是为解放西藏受苦农奴而献身的英雄、烈士,那股惧怕的心理也就随着阶级的爱、阶级的情而消逝得无踪无影了。伴着我们的不仅有祭奠烈士的眼泪,还有对英雄的敬意,对发动叛乱的西藏反动上层的无比仇恨!……
增派部队,平息叛乱/355
阵地上的冲锋号又响了,战士们从四面八方向企图继续顽抗的叛匪阵地冲去。“通司”用藏语喊着:“叛匪们,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投降,缴枪不杀,金珠玛米优待俘虏!”剩余的残匪见同伙死的死,伤的伤,大势已去,插翅难逃,遂举手向平叛部队投降……
不愿做奴隶/374
按惯例,农奴主大年初一都要“请”一些农奴来庄园“喝茶”:租子交得多、听话的农奴坐在第一排垫子上喝酥油茶;其他农奴坐在第二排地板上喝清茶;租子交得最少的或“不听话”的农奴,面前摆上一个硕大的脏瓦罐,倒满冷水,农奴自己不肯喝,管家和家丁就强捏着农奴的口鼻使劲灌……
实行民主改革/389
有生以来,第一次领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让昔日的奴隶怎能不激动万分?只见他们忙着在自己刚分到的地里转来转去,有的用脚、用绳子一遍遍丈量;有的打上木桩,写上自己的名字;有的高兴得在自己的土地上打滚,喝酒,又唱又跳,晚上就睡在自己的土地上……
百万农奴站起来/396
土改开始,次仁拉姆分到三只绵羊、一头奶牛、一间房子、一个水磨和六亩地。她的泪水止不住地流,这是幸福的泪水。“活菩萨啊!”次仁拉姆找到工作组说,“我想加入你们的组织。”……
后记/404
受访者及资料提供者名录/408
参考书目/416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反映20世纪中期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纪实文学作品。本书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人民解放军数万将士,服无数艰难险阻,分别从西南、西北两个方向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完成西藏民主改革,实现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记录,作品以讲故事的方式,对“老西藏”英雄群体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