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订单
我的账户
购物车
搜索
客服微信:hiholland 或 hidutch
电子邮件:info@mycnbook.com
首页
小说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童书
人文社科
生活健康
文化艺术
教育语言
经济管理
科学技术
小说
情感小说
历史、军事小说
青春小说
官职场小说
诗歌
散文
杂文
中国文学
古典小说、诗词
古典文学理论
四大名著
历史古籍
民间文学
现当代文学
文学名著
名人传记
现当代文学理论
科幻侦探小说
武侠小说
幽默漫画
名家作品集
外国文学
现当代文学
文学名著
名人传记
文学理论
科幻侦探小说
幽默漫画
童书
少儿读物
少儿注音读物
绘本卡通
启蒙读物
少儿艺术
少儿科普
手工制作
少儿-点读图书
低幼衔接
智力开发
卡片挂图
人文社科
宗教
伦理学、逻辑学
心理学
美学
中外哲学
中外历史
史学考古
旅游
地理
领导人著作
婚姻家庭
成功学
公共关系
应用文写作
新闻、传播
中外文化
社科其他
生活健康
中医
针灸推拿
家庭保健
生活休闲
美食烹饪
文化艺术
美术
摄影
雕塑版画
设计
收藏
民间工艺
历书
书法
篆刻
音乐
戏剧舞蹈
影视
文艺其他
教育语言
语言工具书
奥赛华赛
作文
学生字帖
外语
外语考试
中文
素质教育
地图
体育
棋牌
点读图书
科普读物
经济管理
经济理论
股票投资、期货
财政金融
会计
保险
大众经济读物
法学理论
管理理论
管理实务
战略管理
人力资源
市场营销
项目管理
职业经理
物流管理
质量管理
管理制度表格
酒店管理
房地产
电子商务
MBA、MPA
财富论坛
WTO
科学技术
图形图像
网页制作
工具书
数据库
编程语言
操作系统
网络技术
软硬件技术
计算机基础培训
园林艺术
建筑工程
建筑设计
种植业
养殖
兽医
农业科学
交通运输
综合工具书
环保
汽车维修
摩托车维修
文化蓝皮书 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销 售 价 :
€14.75
作 者 :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 主编
编著
所属分类 :
图书
>
人文社科
>
中外文化
>
中外文化
库存:
2
购买数量 :
-
+
件
推荐图书
假面山庄
€11.25
清单人生
€10.50
赵孟頫楷书习字帖
€9.50
老子
€4.00
成为
€24.50
一问一世界 畅销升级版
€17.00
我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
€12.45
热点图书
山海经(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方韬译注
€6.50
马氏温灸法
€9.75
耶路撒冷三千年
€19.50
月亮与六便士
€8.75
浮生六记
€8.20
三体全集 刘慈欣签章典藏版
€29.00
漫长的告别
€9.88
朝花夕拾
€6.00
少年维特的烦恼
€4.50
庄子(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
€6.25
商品介绍
作 者:
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 主编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4-01 07:00:00
开 本:16开开
页 数:
印刷时间:2009-04-01 07:00:00
字 数:千字
装 帧:平装
语 种:无
版 次:1
印 次:1
I S B N:9787509706978
目录
总报告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宏观视野
文化体制改革获得配套政策强力支持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文化体制改革评述
改革开放30年文化产业回顾及前景展望
2008文化消费市场观察
专家论坛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的全球政策的兴起
文化产业:变革与突破
文化业的产业关联程度与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奥运商机”落地与文化业态创新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金融危机下的产业转机——提升产业附加值的艺术授权
2008中国城市文化消费解读
行业报告
中国出版业步入产业化时代——_2007~2008年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状况
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08年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报告
混沌中的博弈与调整——2008~2009年中国广告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
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回顾与分析
2008年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报告
2008年中国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概述
传媒行业投资吸引力研究
我国电视购物行业的发展态势及路径选择
区域报告
创新战略:天津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研究
广东文化产业成长期应关注问题及应对策略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再研究
文化体制:从局部调整到全面改革——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践的研究
国际文化产业
日本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
聚焦全球产业态势把脉中国发展契机——_2008中国·宋庄国际文化产业论坛综述
个案研究
汶川地震灾后文化产业恢复重建及其影响
我国首次第三方担保电影融资——《集结号》案例浅析
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以联贷联保模式创新文化产业融资机制
统计研究
文化消费“十五”分析与“十一五”测算
大事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约稿启事
显示更多>>
隐藏更多>>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与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的第八本年度性国家文化产业报告。本书力图将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既有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宏观分析,又有对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很好不错性年度报告,既有对过去一年的评估,又有对亲折一年的预测。本书认为,2009年将是一个转折性年头,靠前金融危机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文化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书建议
精彩内容
总报告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2008年是大悲大喜和命运起落的一年,无论是骤然降临的自然灾害和金融海啸,还是举世瞩目的奥运会,都以一种令人难忘并富有启示性的方式,标示着中华民族多舛的命运和顽强奋斗的品格。2008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开始启动。30年后,我们已经可以站在从未想象过的高起点上,满怀信心地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30年的文化发展贯穿了一条鲜明的主线,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突破文化发展的种种观念束缚;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解放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要;不断开放文化市场,在市场化进程中稳步有效地扩大人民群众文化权利,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越来越坚实深厚的基础。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10年的历史了(如果以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为标志的话)。回顾10年历史,文化产业从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上升到频繁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文件中的核心概念,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在改革开放进入全新阶段的这10年里,我国的文化产业承担着多重历史使命,在短短的时问里,走过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从2008到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关头。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在惯性发展路径上的进程,多年来主要停留在政策论说层面的“增长方式转变”在被动中起步,文化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在出席向新聘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颁发聘书仪式上指出:“金融危机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月15~16日,温在天津市考察天津豪峰动画科技有限公司时进一步指出,要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
应对经济危机挑战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厚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 总体形势:基本判断和主要特点
2008年在宏观经济形势大动荡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显得风平浪静,甚至在一些领域还表现抢眼。比较其他行业,国际经济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冲击总体上说比较有限;文化体制改革在出版领域率先明确改革目标和路径,成为改革的“突出部”和“试验区”;广电和通信两大传媒领域的汇流继续稳步前行,新兴技术推动新兴消费手段和消费形式创新,引发大规模投资暗流涌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联盟,出现历史性的战略转向。
(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下行通道,但是文化产业依然保持
了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多的亮点之一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进入了下行通道,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周期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巨变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经济蓝皮书《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组织经济学家于2008年10月对年度经济形势进行预测,多数学者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接近10%的较快增长速度。但是,国家统计局于2009年1月里相隔一周的时间先后公布了2007年我国GDP经过核实的数字,和2008年我国GDP初步统计的数字。结果显示,2007年是257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008年是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经济增速回落了整整4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经济增速下挫,宏观经济形势逆转的严重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正如2008年12月10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
据有关部门测算,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6%,据此推算,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大约是6412亿元,比2006年增长18.4%。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
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年报尚未编制发布,我们只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算总体发展形势。从供给面看,根据本年度文化产业蓝皮书行业报告提供的主要行业数据,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态势平稳,一些领域还出现了高增长。基于此,我们假定,2008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持了以往3年的增速,则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将近7600亿元。从需求面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已经发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1%和20.7%,设定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与上述速度持平,可计算出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总量约6931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公共部门文化需求,以及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据,估计会与供给面数字很接近。
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文化产业显然有着不同的表现。梳理20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人们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往往与经济危机或萧条有负相关。失业将人们逐出了工作场所,但舒缓压力和调适心情的动机却将人们导向电影院和剧场。当传统经济领域一片狼藉、前景黯淡的时候,文化产业领域往往率先进行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走出危机的阴影,成为新经济范式的试验者和示范者。从文化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经济危机不啻是一个新的发展周期的开始。
(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总体来说有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制
约因素从现阶段看,主要是体制性的而非市场性的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总课题组分析了本次蓝皮书稿件所反映的文化产业各个行业情况,认为比较其他经济领域,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有限。近两个月来关于文化产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逆势而上”的种种议论,是有一定根据的。
首先,从供给面看,文化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有限开放的产业,跟国际资本市场的关联度不高,很多领域是限制准入的,因此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其次,从需求面看,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长期失调的影响,文化消费市场多年来一直启动不足,即使遭遇经济危机也没有什么下行空间。第三,从出口面看,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近年来融人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但是总体上还不是一个出口依赖型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此外,我国文化产业与出口相关部分主要还是制造业性质的外包订单,国际经济危机甚至有可能使国际外包订单向中国进一步转移。
根据以上分析总课题组认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体制环境。我国文化产业正在转型过程中,对体制和政策环境敏感度较高,对宏观经济环境敏感度较低。根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总课题组以前曾经做过的测算,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消费潜力远未释放出来。中国的服务业整体发展程度也低于发展水平相同的国家约10个百分点以上,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已经3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环境已经基本建立起来的今天,影响上述问题解决的主要原因不是市场性的而是体制性的。
(三)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新闻出版领域表现突出,媒体产业化进程加速
2008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形势相对平静,政策面主要事件是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这个文件在总结文化体制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办发[2003]105号文件进行了修订。这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日益完善,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面上的顺利推开。
值得指出的是,在文化产业存量诸领域中,新闻出版领域已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突出部”和“试验区”。
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以来,相比较而言,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改革的“路线图”一直是最清晰的。2005年试点结束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明确了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出台政策,就转企改制、企事分开、职能转变、上市融资等改革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坚。2007年10月17日,在党的十七大召开的第三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就公开宣布,中国的新闻出版类企业将整体上市,不再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拆分。12月13日,辽宁出版传媒股份公司上市,新闻出版媒体“整体上市”破局,文化产业存量领域开始与资本市场全面接轨。2008年以来,在继续推动上市(如安徽出版集团和凤凰出版集团的借壳上市)和相关投融资体制创新(如文化产业基金的酝酿)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助力之下,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形成疾风骤雨之势:3月24日,江西出版集团与宋庆龄基金会主管的中国和平出版社共同成立的中国和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京成立,称得上是跨地区重组的“破冰之举”;7月17日,中国出版集团邀请广东省出版集团、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等8家出版集团共商合作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进军数字出版领域,算得上是跨地区资源整合的创新之举;9月,先是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重组成立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公司,继而中国出版集团又与山东出版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采取股权平等(等值)置换的方式,相互参股对方改制或重组的股份公司。至此,出版业的兼并重组开始进入常态化和多样化时代。到了年底,辽宁出版传媒公司更名为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公司,将简单的跨地区兼并重组提升到了区域性整合的高度。
(四)新技术发展迅速,广电和通信日益融合,越来越接近“引爆点”,并承担起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职责
从2008年到2009年初,广播、通信、网络等现代传媒产业均有长足的发展,酝酿多年的“三网合一”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壮观的终端汇流中变得触手可及。与此同时,消费类电子技术产品的新发展还引发了阅读习惯的大变化和出版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提速。数字技术的大融合正在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浪潮,并适时地承担起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责任。
从广电总局官方数字看,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96%和96.95%,分别比2007年增长0.53%和0.37%。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预计1.63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501万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452万户,分别比2007年增长6.5%、67.6%和158.3%。在收入方面,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预计总收入1452亿元,比2007年增长10.3%。其中,广播电视广告收入695亿元,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收入34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5.7%和13.3%,其中付费数字电视收入13.9亿元,比2007年增长67.5%。从总体态势看,传统业务和新兴增值业务消长态势极为明显。
……
显示更多>>
隐藏更多>>